我没有勇气继续告诉未开化的人们什么是真理。让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快乐,你也快乐。人也不一定就要为真理而活,为自己而活吧 ​​​
题记:“一切在西方属于个人心理形态的状况都会被中国人予以人事化或道德化”——孙隆基
​​时隔这么久再来看看这几件事,但求自己不要被情绪所裹挟。许久没动笔之后我在思考这一篇该是写写美好还是说说真实。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痛苦你不能回避。自觉胜过不自觉,承认胜过否定,面对胜过回避。

这就是生活,一个你作为现代人无法离开的东西。同样无法离开的还有社会。

网络时代,舆论大爆炸,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对中国网友的真实心理和文化水平感到好奇。随着平台越来越纷繁复杂,用户数量指数级增长,网民群体从少数会上网的知识分子到了几乎全体民众,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水平的真实的面貌才慢慢浮出水面。

当我在F1的评论区里看到有人嘲讽奔驰漏油,在苏霍伊失事的评论里看到有人嘲讽“为什么不是波音”,方才真正的明白,这不过只是个人云亦云的时代,真正在这个社会里有主见的人堪比浩浩黑夜里的点点繁星,也许聚集起来你觉得他们星光璀璨,可在无穷的黑暗面前,这一点光太过渺小,微不足道。

这样的现状与中国人的“文化结构”是分不开干系的,诸如“爱看热闹”这样的喜好简直就如同爱淀粉一样注入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一百年前鲁迅慷慨陈词的意图唤醒那些在死囚身旁叫好的人们,一百年后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就让抨击之声不绝于耳,看到有人声嘶力竭的宣读着《致英法联军的一封信》,却只被淹没在茫茫的幸灾乐祸的笑容声中。我很好奇若是雨果先生在天有灵,他是否会为当年为了中国人民谋求正义而感到后悔。

但我想答案是不会,这就是一口一个爱国的中国网民们同雨果——一个心系苍生的文豪之间的差距。

我曾与同学设想过一个街头调查,我想同样也适用于这群“爱国青年们”——“请问你的市长叫什么名字”,不出意外,至少八成的人连姓都不一定说的上来。若要说是否关心政治与爱国无关,那又想问问,他们知道多少个烈士的名字和事迹,一般人想说出五个都是极难的。没有铭记历史,也没有“治国齐天下”的抱负,至于要再问他们逃过多少次税,看过多少次盗版作品,我想答案也没有意义了。

他们爱国不是涌自内心,只不过是涌自他人之口和跟风的快感而已。

我曾与不少人讨论过当代中国的法制问题,事实上即使是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离法制却还差得太远。早先,我习惯性的把诸多问题归结于制度,中国有相较为完备的立法体系(大陆法系内而言),但司法体系却难以言表,这是司法不独立的必然后果。对社会小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问题上偏向性严重——在中国法已经不是个人行为的最低界限,不少情况下,违法行为甚至被部分人甚至整个社会当作是习以为常,但在有些情况下真正的界限又比法高出了太多。

不可否认,制度确实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奔驰事件却将一个问题公之于众——人治的社会是中华民族性格使然,整个社会就是由人际关系为纽带而存在,这不是制度选择的,是人民自己选择的。

事发之后,我曾在评论区里与部分网民就该问题在西方国家会怎么解决发生过争执,不少网民认为遇此类情况在西方就是捡了大便宜,一定可以索要一笔数倍的赔偿金。

但首先要明白的是,在一个法治社会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该以“法”为基础,新问题需要新法律来解决,而旧问题直接照法解决就可以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事实上来说,此事发生在西方甚至没有上新闻的可能,如果卖方拒绝赔付,直接打电话给私人律师,根据相关条款我想不出意外的话一天之内就可以解决。

在中国有同样的法律,为什么解决方式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受害者第一时间不寻求法律帮助去利用舆论造势?道理很简单,法会使得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上沟通,弥补受害者的权益,制裁非法行为。但舆论却不一样,舆论力量巨大,却不分是非,完全按照人之常情来进行,可往往这样的人之常情是大大超乎法律的。每个人都想为自己谋取利益,谁不想借这个机会好好风光一把并且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呢?

为受害者谋取正当权益,却使得一个消费者的力量大大超乎了其原本的范畴。不难发现,事件曝光之后,不再是奔驰方面不想解决问题,倒是奔驰女得理不饶人,四处挑奔驰方面的毛病,到最后欠款之事爆出来事也被网友以“奔驰公关真厉害”的方式回击。被舆论推上山的受害者,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后果,自有舆论给他们撑腰。

这样的闹剧带来的笑料还少吗,可否有人还记得奔驰定速巡航事件是怎么收尾的吗?

重庆公交车事件,安医生的死,都在给国人敲响警钟,事发之后应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某些自媒体一点点带有煽动性的语言就能牵着整个舆论的鼻子走。

当时人人也会抨击自媒体的无良,可到最后呢?自己还不是亲手拿起了刀捅向了屏幕另一边的受害者吗?

安医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医生,我想她不会仅仅因为舆论的压力就选择自杀,她曾经救死扶伤,医生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的可贵。安医生想用她的死去告诉每一个网民,舆论面前没有真相,没有正义,舆论不是维护公平的工具,是杀人的武器!当你选择在一篇报道下评头论足时,你可曾想过他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如果人真的在天有灵,安医生或许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一条鲜活的生命对于整个社会的无理性和愚昧来说显得太过渺小,她没能叫醒谁。

安医生白白的死了。

我早就谈过,自媒体时代的新闻环境更像是一个自由市场,点击量直接为他们创造效益,有人说资本家们为了赚钱昧着良心,不择手段,那同样,这群自媒体为了点击量也不择手段。

我同学曾有言“媒体不是给你看什么是真的,而是给你看他最想给你看的”。

正是由于没有主见,专业知识缺乏以及不希望低人一等心态,网民们被自媒体们完全玩弄于鼓掌之中。毕竟若是全网都在说波音不好,自己要是因为没做过飞机或不懂飞机就缄默不言这不是没办法获取优越感了嘛。于是乎,你不难发现,高铁霸坐之后,全国的高铁都在被霸坐,公交车司机被打后,全国的公交车都在出问题,波音坠毁之后,但凡是波音出事,标题必然在醒目的位置标出机型——同样的事在马航那会他们是会标注航空公司的。这样的层出不迭的新闻给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获得满足感与优越感的平台,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牟利的机会。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新闻不过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乌合之众有多“庸俗愚蠢”。

中国人每年乘坐飞机的人次也就在六亿这个水平,换成人数估计也就在两亿左右,很明显这个数字远远小于中国网民的数量,更何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曾经坐飞机前根本就没有关注过所谓的机型。波音737-MAX8事件后,诸如“希望波音赶紧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波音没有空客舒服”“为什么737还在飞”之类的毫无航飞常识的话语层出不迭,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无知?

我没有办法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我想这样的自知之明理论上应该是一个“人”所要具备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切尔诺贝利》中曾谈到,听多了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你再也无法看清真相,同样的,当你浸泡在一个愚昧随大流,还有不少人告诉你你是对的的环境中,去哪里还会想“我坐过飞机吗?”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当你发表毫无逻辑的观点却有人给你附和时,毫无疑问地增加了无知的自信,下次便继续乐此不疲的去做——在我看来,主流平台里这样的互相鼓励的乌合之众都占绝大部分,真正看得清真相的人却总是落得被群起而攻之的下场。

最近几年,“杠精”一词逐渐风靡,成为了在网络不少角落都能看到的词汇。可在杠精一词背后体现出的却是无知者的“暴力”。

我不少次见过说话条理清晰的人与一群网络暴民们争执,也见过有生物学常识的人尝试与反转分子探讨,可大凡你做过一次,你就会对这帮人心灰意冷。你觉得你在教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逻辑,他们却统统用“你是杠精”来回复你。很多情况下,不是你说的道理有多么高深,这群人有多固执,正是同孙隆基所言,这群人仅仅依靠自己固有的方式处理信息,诸如某些国产吹看见有人说外国货比国产的强就不分青红皂白给你贴上“跪着的”标签。他们不是不能,而是根本不愿意去接受你所想给他们带来的真理,正确,他们希望成为网络大军的一员,每次都能够“真理”在握,至于是不是真的,就像重庆公交车事件一样,要是假的就装作高尚,到头来再骂那些媒体就好了。

每次都要去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还要冒着逆流而行的风险,大部分人可不愿意这样。

所以不管你多满怀激情的诉说,你列数据,摆事实,讲道理,贴上来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杠精”而已。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鲁迅是中国学生学习离不开的人物,鲁迅在当今的高度绝对不是捧出来的。我想许多人都难免有过困惑,鲁迅揭露的那些国民劣根性其实大家也知其一二,况且鲁迅也只是批判了很多问题,并没有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法。

但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你要是与未开化的国民有过论战,我相信你将能真切的体会到鲁迅的伟大。他们的愚昧,固执,固步自封将给你留下深刻的映印象,而正是面对这样一群人,鲁迅并没有选择放弃,他竭尽自己的所能去开化他们,唤醒他们。即使到百余年后的今天,你读鲁迅的文章仍然感觉栩栩如生,也许这些问题今日甚至永远都无法得到解决,但我想鲁迅先生不放弃,斗争到底的精神值得每个人的敬佩。

毫无疑问的是,对国民心理某些方面的认识当今的媒体绝不亚于鲁迅,但他们决不会崇高到去开化整个民族,而是将民族性格的巨大弱点当做工具来盈利抑或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拿最近很火的张云雷事件来谈,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声中提及地震中逝去的同胞确实不合适,但某些媒体的别有用心也是难以掩藏。最明显的是这件事并不发生于国难日当天,张云雷作为一个当下的热点人物,当初这段相声我想听过的人也不在少数,当时可有网友或是媒体直接对张云雷提出批评?没有。

事情铺天盖地的传播是在5.12日当天,但毫无疑问的是素材早有准备。中国人古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就在于你作为名人一举一动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之下,你的疏忽有可能会被大家忽略,但也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无限放大,对名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这事本质上和毕福剑及陈一发极其相似,没有人当面质疑,事后追责,有谁敢说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嫉妒是人的本性,但不得承认这些幕后推手手段确实都足够高超。

舆论曝光之后,人人都举着爱国的旗号吐上一口唾沫,用以显示自己的正气。可不谈当初没有媒体大肆报道时有没有人想起自己爱国的拳拳之心,安医生一个人的牺牲都无法唤起民族的良知,你指望数十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人知道的人的逝去就能够让人铭记?别忘了,对不少人而言12.13是泰勒的生日而不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撇开死人不谈,南京土地上棍棒下的学生有多少人还在为他们呐喊,难道活人的价值甚至比不上死人吗?

哦对了,有些人可说这件事不过是学生惹是生非而已。

我敢断言,对于英雄烈士中国人只会一代比一代淡忘,远离了战争,和平时代的人本来就很难理解那种悲壮。更何况,随口的提及很可能终有一天就会被人断章取义成为“杀害”自己的工具,数以万计的人跟在后面唾弃你,也许你会奇怪自己并没有侮辱的意思,也许你会奇怪当初为什么没有人指正,但你用不着的奇怪的是你要从公众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如此以往,对于英雄烈士大家都只能缄口不言,哪还会有人记住呢?

记不住更不敢记住。

同样人红是非多的还有去年赢得“影响中国人物”的杨超越。不同于蔡徐坤,杨超越的走红没有那么多的流量造假、用行为艺术吸引眼球,仅仅是“锦鲤”体质和一首传遍街头巷尾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就已经让她红遍整个互联网。

在去年她有什么黑点吗?我一时间还真给不出答案,至少我想大家在转发锦鲤和听到“燃烧我的卡路里”的时候并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

而就在杨超越被提名为“影响中国人物”之后,一个“德不配位”的词突然间成了不少人论调,“一个敢发,一个敢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跟杨超越并列的是科学家和企业家,而杨超越不过是个艺人。首先不谈那些说“不看到这个新闻我都不知道她是谁”的人此前是否真的不认识,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去年杨超越的知名度绝对远超那些科学家和企业家,那些说着“德不配位”的人此前知道除了杨超越的多少人呢?

德不配位四个字中还蕴含着一种深邃的嫉妒,甚至到了恨。“戏子误国”,这是许多人在新世纪喊的口号,他们呼吁应该给科学家更高的待遇,而明星如此之高的热度和薪酬会阻碍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就谈过,当今社会娱乐化的大环境不是什么人引导和一手缔造的,是大众自己所选择的。扪心自问,你的休闲时间难道愿意看《Science》《Nature》或者是《Cell》来打发时间吗?不谈这些,中科院之声发的那些文章又有多少人去看呢?

一方面绝大部分网民都看不懂,一方面生活的压抑之下人们需要东西来宽慰自己而不是看些高大上的“科学”。整个社会其实都是在高压之下运行的,任何一点小小的问题也许就能引发不小的“爆炸”,这样的高压状态必然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娱乐就像是高压社会的泄气口,当今世界有哪个主流国家舆论不是被明星所霸占呢?日耳曼民族,美利坚民族,大和民族,这些科技最为发达的民族也不见日日沉浸在科学中无法自拔。

自己所需要的人,自己一手缔造的人,却又要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说到自相矛盾,不得不又要提一个词——双标。这在网络空间里也很常见,而且时常让你无法明白两个标准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之前同性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似乎全网都充斥着平权主义者。这个平权已经不仅限于“lgbt”,性别,种族,宗教,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他们为一切不平而发声,呼吁文化自由与包容,曾几何时我也想写过平权的文章,毕竟“娘炮误国”,“同性异端”的时代你不发声,可能到最后游戏与电影被文化保护封锁在墙外时,也不会有人替你发声了。

确实,这些人的初衷很好,但戏剧性的是这场“平权运动”与一个叫做蔡徐坤的艺人的走红不谋而合。请仔细回想一下,蔡徐坤为什么受到全网的攻击?难道是因为流量造假吗?这件事情上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有多少人因为流量造假的正义感对蔡徐坤心怀不满呢?整件事的起源终归还是“NBA大使”,娘炮这样一个独特的意象贯穿了事件的始末,别忘了,这对某些人来说可是带着极大的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

这个事情的高潮就在于,某些人一边转发着平权的说说,呼吁男女平等,不应以女性化的打扮和举止歧视他人,而另一方面却开心的转发着拿蔡徐坤取笑的内容——我实在费解,这样的一群人对文化包容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自己真的有一颗包容平等的心吗?若是没有,你凭什么号召甚至强迫社会风气包容平等呢?

凭一张键盘,

凭一张嘴,

凭一个闹剧般的社会——

有些人曾问这样一场闹剧何时能够收场,

要我说只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没有收场,

这场闹剧就讲永远演出下去,

不过经常换换主角而已。